首    页 党       办 政      办 纪 检 办 人 事 科 教 务 处 德 育 处 体 艺 处 综 治 办 学生服务 总务处
工    会 团       委 财 务 科 心理中心 教育科研 考 核 办 实验信息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图书馆
今天是:2024年09月22日 星期日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务公开
孟宪东在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
2022-01-05 10:43:47  通辽第五中学  出处:党办

聚焦绿色转型 聚力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927日)

孟 宪 东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中国共产党通辽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十四五”开局起步、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落实自治区党委对东部盟市的发展要求,聚焦绿色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奋斗。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市委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我们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逐步恢复、总体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粮食、畜牧生产连丰连稳,被确定为科尔沁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彰显,“五大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85.4%。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升到43%,国家明确支持通辽开展现代能源领域试点建设,霍林河循环经济示范工程获得“国家优质投资项目奖”,国家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验收。

    ——攻坚战役成效显著。我们在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交出了合格答卷。全市22.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集中解决。坚决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政府隐性债务压力得到总体缓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开展,守住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四个千万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基本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23.7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62%,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深入推进矿山修复治理,建设绿色矿山88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西辽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建成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07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启动实施,节水型农业迈出实质性步伐。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持续推进城市建设,一批市政工程投入使用,累计改造棚户区2.8万套、老旧小区565个,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460余公顷,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同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三分之一以上农牧户用上了卫生厕所。交通体系不断完善,通辽至沈阳、北京高铁相继开通,霍林河支线机场通航运营,新增高等级公路867公里,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硬化路。启动实施了引绰济辽等重大水利工程。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深化改革全面发力,重点推进了956项改革任务、21个自治区级以上改革试点,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企业减负增效工作获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通报表扬。“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主体由18.6万户增加到25.47万户。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深化,与长春、沈阳、温州、呼和浩特等城市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引进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深入落实促进居民增收政策措施,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5%9.2%。就业优先政策落地见效,城镇累计新增就业8.59万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旗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不断加强,被确定为第二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城市。

    ——民主法治深入推进。人大立法、监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5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人民政协工作取得新进展,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群团组织作用得到更好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经受住重大考验。法治通辽、平安通辽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效。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深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科尔沁英才”等人才工程深入实施。“五面红旗”党组织、“最强党支部”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治理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取得实效,上级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清仓见底,五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通辽发展建设之所以取得明显进步、发生可喜变化,最根本的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得益于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朋友的通力合作,离不开驻通军警部队官兵的拼搏奉献,离不开京蒙协作和中央帮扶单位、驻市中区直单位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通辽市第五届委员会,向所有为通辽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回首过去五年,成果令人鼓舞。经过持续努力,全市整体工作正在发生具有关键性作用、趋势性特征的积极变化。一是发展理念和思路方向更加清晰。这几年我们有效解决了思想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问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鲜明树立起来,在能耗“双控”约束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逐步明晰,新能源创新发展、国企优化重组、城市综合改革、通赤双城共建等重大策略将持续释放红利,为通辽今后转型跨越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二是特色突出、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绿色农畜产品、玉米生物科技、铝新材料等百亿级产业和科尔沁、霍林河等百亿级园区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好项目落地开工,创新招商、抓实项目、支持重点园区等一系列补短板、锻长板的重大举措正逐步发挥效应,为我们稳住基本盘、打好主动仗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发展环境和政治生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房地产“三难”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涉案干部遗留问题在这次换届中得到基本清理,通过启动以案促改专项行动修复政治生态、提振干部状态的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这些积极变化与现实机遇相叠加,为我们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通辽发展再次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前景可期。

    回首过去五年,成绩来之不易。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市委始终强化政治站位,坚持底线思维,审时度势、总揽全局,集中力量谋划推动大事要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克时艰、渡过难关。实现稳增长保发展殊为不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守住了疫情防线,精准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提振消费等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序恢复,稳中有进的态势得以延续。推动惠民生保就业十分不易,努力克服财力困难,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综合施策实现了稳就业、保就业目标,举全市之力打赢了脱贫攻坚战,集中力量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全力防风险保稳定尤为不易,面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债务负担沉重的客观现实,我们坚持开源节流、过“紧日子”,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妥善化解政府债务,有效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面对社会矛盾集中凸显、信访量居高不下的严峻态势,我们强化标本兼治,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信访减存量、遏增量,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五年通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在困境中稳住阵脚,充分说明我们有一支敢于担当、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有一方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纯朴群众,这是今后加快通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回首过去五年,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波澜壮阔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政治引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这是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关键保证;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在服务大局、融入大局中担当作为、推动发展,这是发挥好自身优势、实现地区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加快通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必须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创新动力、激发市场活力,这是我们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根本所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这是践行党的宗旨、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这是我们应变局、稳大局、开新局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是优化经济环境、改善社会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宝贵经验需要我们深入总结,并在今后实践中长期坚持、发扬光大。

    回首过去五年,问题必须正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通辽欠发达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与兄弟盟市相比发展劣势更趋明显。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部分经济指标目前尚未恢复到合理区间,防范风险、解难纾困的压力居高不下。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能耗“双控”约束趋紧、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我市倚能倚重产业结构暴露出的问题非常突出,传统产业发力受限、新兴产业作用有限,经济整体上陷入新旧动能接续不畅的两难境地。近一个时期以来发生的“塌方式”腐败,严重破坏了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一些干部精神状态出现滑坡,谋发展、抓发展的专注度和能动性明显弱化。现阶段面临的诸多困难挑战,决定了通辽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紧要关头,我们必须找准问题根源、靶向应对发力,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五年,全市上下付出了艰辛努力,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成绩和宝贵经验,认清现实机遇、直面矛盾挑战,在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上接续奋斗,奋力开创通辽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放眼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为我们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置身全区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为我们推动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特色产业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治区党委关于蒙东地区的发展要求,以及打造蒙东地区“双子星座”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决策,为我们实现高质量跨越追赶指明了前进方向。审视通辽所处方位,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参与区域协作的有利条件,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巨大压力,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变,抢抓机遇、加快补课赶队的紧迫感非常强烈。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些现实机遇和积极因素,坚定实现高质量跨越追赶的信心和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通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自治区党委对东部盟市的发展要求,坚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聚焦绿色转型、聚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确保“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大突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努力奋斗。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确定的蓝图和总纲指引下,定位坐标、把准方向、突出重点、保持定力,更好实现高质量跨越追赶的新目标。

    要把绿色转型、开放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的战略方向。坚定自觉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自治区党委对东部盟市的发展要求,谋划推进通辽工作,以绿色为底色,向开放求突破,彻底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告别粗放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改革开放引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局面。

    要把扬长避短、培优增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找准通辽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充分发挥“通达辽阔”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强化内引外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谋求更大发展,更好地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要把集群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的关键举措。立足主体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注意保持专注、审慎多元,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加强协作配套,推动产业培育更加集中、空间布局更加集聚、要素配置更加集约,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优势,有效增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支撑作用。

    要把人民至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追求的核心目标。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平安通辽,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要把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的基本前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机制和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质量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让民族团结大局永驻永固。

    要把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提振干部状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的基础保障。坚决落实管党治党重大政治责任,坚决打好优化营商环境、净化政治生态攻坚战,坚决清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积弊沉疴,构建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全面提振干部精神状态,营造激情满怀、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形成跨越追赶、争先进位的生动局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目标引领方向,行动决定未来。站位全国全区发展大局,立足通辽市情实际,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我们要锁定关键定位,聚焦重点目标,实施集中攻坚,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推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聚焦城市定位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培育特色产业,尽快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内涵品质,进一步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区域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带动极。

    ——推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更大进展。立足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围绕绿色兴农、科技强农、品牌富农,全力推动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升级,贯通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向全国大市场进军,持续增强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牧业产业综合效益。

    ——推动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以链式思维培育产业生态,向食品药品级高端终端延伸,强化产业配套,推动集中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建设全国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培育成品药生产基地,尽快形成对地区经济的强力支撑。

    ——推动铝镍硅绿色新材料基地建设加快提档升级。立足现有产能基础,推动煤电铝、镍合金产业绿色化改造,以超低能耗、超低排放为目标,推动铝精深加工和镍基循环新材料产业实现新突破,推动高端铸造、特种玻璃、新型材料等硅砂产品加快升级,全面提高新材料基地的竞争力。

    ——推动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主动参与“双循环”和区域协作分工,合理确定重点园区平台的产业承接方向,在严把环保能耗准入门槛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推动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基础明显改善。科学规划功能定位,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全面增强集散功能,系统优化空间布局,加快骨干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物流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努力拓展覆盖范围和辐射能力。

    ——推动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市建设全面启动破题。主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化现代能源领域改革创新,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有序推进风光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在打造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五年是通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必将面临很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清醒认识通辽市情,顺势而为、趋利避害,把牢主攻方向、突出重点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三、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有效应对通辽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精准聚焦牵引性、支撑性的战略任务,突出抓好全局性、关键性的重点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生态是通辽发展的根本依托。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自觉担负起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守护好通辽的绿水青山,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更大贡献。

    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定位。编制完善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不可逾越的红线,按主体功能定位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生态功能区要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促进人口逐步有序向城镇转移,严禁各类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农畜产品主产区要聚焦提供优质绿色农畜产品,推动农牧业向优质高效转型,禁止开展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禁止开发基本农田,严禁占用基本草原;中心城镇要围绕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高效集聚产业和人口,集中集约利用土地,严格禁止无序扩张;统筹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培植绿色发展优势。

    着力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力推进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行业务专班、专家团队专责推进,打造生态环境多要素系统治理样板。积极推进天然草原修复和国土绿化,积极申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绿色矿山示范区,加快欧投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建设,加快西辽河流域综合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入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的原则,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守护蓝天碧水净土。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散乱污”工业企业动态监管机制,推进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进一步强化水污染防治,推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协同共治,加快提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动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全力保障水安全。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深入推进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常态化落实农业控肥、控药、控膜措施,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从根本上减少土壤污染。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艰巨的政治任务,也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机遇,必须坚决落实能耗“双控”任务,尽快迈过这道躲不开、绕不过的坎,努力争取高质量发展主动权。要突出结构节能重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压减低效产能,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千方百计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中谋求发展。要坚持技术节能先导,在重点行业领域全面推行节能诊断、节能改造,设立节能低碳技术进步专项资金,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推行绿色建筑,支持绿色交通,发展绿色金融,千方百计在节能技术改造中推动降碳。要强化管理节能基础,坚持严控增量、挖潜存量、优化变量,严格落实能耗“双控”预算管理,开展节能降碳三年行动,抓好低碳项目库建设,千方百计在约束性指标红线内培育壮大产业。要强化节能源头治理,加快制定实施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推动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千方百计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

    (二)坚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优势就是发展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要坚决贯彻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把基础好潜力大带动强的产业立起来、做起来,培育形成具有本地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突出抓好农牧业种子工程,推进标准化种养,发展智慧农牧业,完善全程可追溯质量安全体系,实施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农牧业调结构、提质量,加快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打造通辽产业发展最强引擎。要转变种植业发展模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持续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建设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粮经饲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中蒙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要突出养殖业补链延链强链,推动种养加一体化发展,增加终端产品供给,提高养殖业综合效益。特别要集中力量做大肉牛产业,加快补齐标准化育肥和规模化加工的短板,提升优质牛肉生产能力、牛副产品加工能力和区域公用品牌溢价能力,同步推进奶牛、生猪、禽类规模化养殖和就地加工,建设国家优质乳肉生产供应基地,走出一条“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农牧业现代化新路子。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抓紧布局新兴产业,培优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工业整体竞争力。要做专做强做大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科尔沁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食品级高端终端产品,主攻小品种氨基酸研发生产,打造世界级小品种氨基酸生产基地;开鲁工业园区重点培育药品级产业集群,主攻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提升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在全国的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增强产业配套保障和精深加工能力,推动霍扎园区重点发展绿色低碳的高端铝业,促进奈曼园区重点培育镍基循环新材料产业,支持开发区重点推动煤化工可降解材料延伸项目,引导科左后旗建设好硅砂精深加工产业园。要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大力提高新能源装机和消费占比,着力推进增量配电试点,加快风力发电核心设备系列配套和光伏组件等项目建设,探索统筹风光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打造全国先进的绿色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先进制造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赋能,形成未来竞争新优势。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绿色发展水平,更好满足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快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优先推动城乡专业市场建设,促进商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加快通辽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建强骨干物流园区,加快通辽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参与建设东北陆海新通道,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促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景区景点和旅游服务体系提质升级,以完善基础配套、增加休闲体验为重点,提升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内涵品质,打响科尔沁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康养、蒙医康养等健康服务产业,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休闲康养度假基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引进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鼓励支持各类直接融资,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自觉打破惯性思维,主动摆脱路径依赖,跳出自有资源和地域局限谋划经济发展,置身“双循环”和区域协作广阔空间谋划产业项目,在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中引进培育特色产业。要突出抓好承载平台建设,特别是南部和中部旗县区,要通过市场化社会化途径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积极主动、理性有序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既要承接产业延伸、产业配套项目,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也要注意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大力引进加工制造、高新技术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培育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把“专精特新”项目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攻方向,严格落实能耗“双控”政策要求,坚决杜绝引进“两高”项目,通过有序理性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三)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必须一以贯之深化改革开放,凝神聚力狠抓创新驱动,通过优化环境、拓宽空间、做强引擎,切实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好成效。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除影响经济活力的突出瓶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要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推进行政审批简约化、政务服务再优化,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打造优质规范的市场环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提高司法审判和执行效率,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亲商安商的社会环境。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精准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调整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能力,使其在加强基础建设、引导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统筹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加快农信社改制,推进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全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坚定各类金融机构服务通辽发展的信心。

    深入推进开放协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空间和层次,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要主动融入东北、深耕东北,发挥好邻近东北中心城市及港口群的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功能互补、产业配套、要素融通。要主攻京津冀、面向环渤海,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利用好京蒙协作、高铁开通等机遇,全面加强对接合作,争取引入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全面拓展通辽产品市场,通过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配角,找到通辽发展的新机会。要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发展梯差、选准对接方向,开展更加精准的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资引技引智,主动参与国内大循环。要认真落实自治区建设蒙东“双子星座”区域中心城市的工作要求,推动与赤峰市的生态环保互动共治、产业升级互促共进、基础设施互联共建、公共服务互通共享,在互利协作中促进共同发展。

    常态坚持招商引资。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招商为要”理念,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增投资、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举措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明确任务、压实责任,选准方向、严控质量,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常态化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集中力量把特色产业做起来。要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实行主责部门专业招商,组建专班团队常年招商,倡导党政群系统全员招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招商,持续掀起全民招商热潮。要强化项目落地服务,进一步优化“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清单管理,全周期、全要素服务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强力推动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培优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推进研发机构、科技平台“双百”培育计划,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跨越追赶。要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深入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深化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加强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主导产业和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要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完善“揭榜挂帅”等制度,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快缩小与全区平均水平差距。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工作机制,柔性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深化“科尔沁英才”、“鸿雁回通”等重点工程,统筹解决好人才短缺和人才外流问题,广聚英才为通辽服务。

    (四)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加快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和乡村振兴成效

    我市城镇化水平偏低,“三农”工作任务艰巨,统筹城乡发展尤为关键,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一体推进、双轮驱动,充分激发内需潜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更有实力、更有品质的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按照建设好“城”、培育好“市”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市政基础支撑力、公共服务供给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引领带动全市发展的核心引擎。加快推动产城融合,提升商贸物流业、培育新兴服务业、引入都市型工业,重点建设好科尔沁绿色食品创新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产城融合发展先导区、示范区,增强城市集聚产业能力,提升中心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城区改造提档、新城区高端赋能,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深入开展城市体检,有效解决各类“城市病”,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增强重点商圈服务功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体育、康养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让市民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改革,理顺市区两级事权,持续加强规划和建设执法,优化整体建筑风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水平,盘活城市存量资产、搞活增量资产、激活无形资产,申报设立行政新区,建设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宜居宜业的百万人口中心城区。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动中心城区和城关镇、小城镇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构建多中心带动、多层级联动、多节点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要加快推进旗县城关镇建设,集聚发展县城产业,提升城关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对乡村的辐射带动功能。要因地制宜规划打造一批产业兴旺、业态集聚、基础完备、优势突出的特色小镇,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农牧民就近就地城镇化。要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全覆盖,维护进城落户农牧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种养、林果蔬菜、庭院经济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扶持农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让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风文明、乡村善治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积极配合推进通辽至齐齐哈尔、赤峰至通辽至长春等高铁项目,建设“两环八横六纵六出口”公路网络,推进通辽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强化融入“双循环”的通道支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引绰济辽”二期、辽西北供水通辽支线、乌兰哈达水库等重大引调蓄水工程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建设及应用,支持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搭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政务云北方节点及绿色算力中心,以“新基建”催生新动能。提高园区集聚承载能力,按照优化调整要求修编相关规划,优化整合资源要素,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智慧园区”,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汇聚,积极建设百亿级园区、培育千亿级产业,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强化民生牵引的决策思维和民生优先的工作导向,始终把群众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收是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要持续推动就业增收,强化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制度,支持灵活就业,鼓励平台经济等新就业形态发展,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打造特色培训基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要着力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大农牧民转移就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挖掘工资性收入增长潜力;引导推动为养而种、种养结合,大幅度提高农牧民经营性收入,全面落实惠农支农政策,综合夯实农牧民增收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健全最低工资调整机制,拓宽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劳动者先富起来。

    切实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中教育特色多样、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市场、服务地方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城市医疗集团、旗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促进中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健康通辽行动,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深入普及,全面增强人民体质。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合法权益。聚焦“一老一小”,重点发展社区养老托幼服务,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打造“温暖通辽”系列志愿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通辽好人等评选宣传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新各类文化院团惠民演出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工程。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规划创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园区,支持新型文化业态发展,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培育文体消费新的增长点。

    (六)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通辽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切实筑牢安全稳定屏障。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强化风险研判和协同防控,加强维稳处突力量和手段建设,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通辽。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深化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加强法治监督和公共法律服务,提升执法效能和司法水平。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落实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重大涉稳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环保安全等保障能力,有效防控金融、债务和网络安全等各类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入推进“清风引领”系列行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创建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强化基层工作力量,增强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保障基层事务全周期民主参与,统筹发挥自治、德治、法治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强智能治理基础建设,健全完善群众诉求一号通办、快速响应、统筹联动机制,创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服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加强“一站式”纠纷调处平台建设,实施信访办理质效提升行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解民忧暖民心。

    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开展“四史”“五观”教育,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贯彻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突出抓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破除语言文字交流障碍。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民族工作力量,健全民族工作机制,高度重视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坚决防范民族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后五年是通辽转型发展、跨越追赶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勇于担当、实干争先,只争朝夕、攻坚克难,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懈努力,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回应群众期盼和时代重托!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建设水平对通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通辽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健全完善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的制度机制,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党内各项制度,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政治体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底线。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统筹加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力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基层党建整乡推进行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实施“领头雁”素质提升行动,鼓励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创办领办合作社,持续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牧区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幸福社区”建设工程,提升机关党建“双融双促”水平,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园区和示范楼宇带动作用,推进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进“五面红旗”和“最强党支部”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四强四优”国企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从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建好用好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三)锤炼高素质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大力选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努力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精准加强干部教育,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和新时代基层干部培训行动计划,注重在急难险重一线培养、考察和识别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优化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的指挥棒作用,对中心工作敢担当、项目招商有作为、急难任务冲在前的干部要撑腰鼓劲、褒奖重用,坚决对混日子、不作为的干部打板子、挪位子,让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常态,切实将发展导向、实干导向真正树立起来。

    (四)全面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政治生态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干部的工作状态。全市上下必须深刻反思这方面付出的沉重代价,深入推进以案促改全面修复净化政治生态集中专项行动,坚定不移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标本兼治重塑政治生态、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强化党组织自上而下监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格规范干部选任制度和程序,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健全选人用人失误失察、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倒查机制,校正校准选人用人导向。坚决纠治“四风”,特别是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巡察利剑作用,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以更大力度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干部以崭新姿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各位代表、同志们,党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自身建设一刻都不能放松和懈怠,我们必须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教育和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推动通辽高质量发展,必须广泛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要继续加强党对人大和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发挥党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支持老干部积极发挥作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汇聚干事创业正能量,齐心协力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望相助、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勇开新局,在新征程上书写好新时代通辽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此文转自《通辽党建》

 (本文已被浏览 32 次)
 发布人:李梦楠
 → 推荐给我的好友
上篇新闻:2021年度通辽第五中学奖励性绩效工资
下篇新闻:1月4日住宿生请假条
网络会议 ┋  教师管理 ┋  学生管理 ┋  电话查询 ┋  网络教学 ┋  考核评价 ┋  邮编查询 ┋  万年历 ┋  博客空间 ┋  教学论坛 ┋  在线留言 ┋  与我在线 ┋  管理
         版权所有:通辽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