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党       办 政      办 纪 检 办 人 事 科 教 务 处 德 育 处 体 艺 处 综 治 办 学生服务 总务处
工    会 团       委 财 务 科 心理中心 教育科研 考 核 办 实验信息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图书馆
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您现在位于: 首页 → 教学论坛 → 语文博客(浏览主题)
   教学论坛  → 语文博客 → 浏览主题
      语文博客(浏览主题) 论坛版主   [精华]  [事件]  [管理]
 主题:[原创]一曲《雨霖铃》,脉脉婉约情
向版主报告本贴   显示适合打印的页面   将本页推荐给我的好友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刷新本页  
李百春帅哥,离线了
  
  等级:注册用户 小学生
  贴子:17
  积分:170
  校园币:0
  注册:2010-01-29
查看 李百春 的详细信息 将 李百春 加为我的好友 给 李百春 发短信 给 李百春 发邮件 李百春 的QQ是:0 编辑这个贴子 引用并回复这个贴子 回复这个贴子 1
 [原创]一曲《雨霖铃》,脉脉婉约情
作者:李百春
     
       刚刚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赏析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这是我课后整理而成的讲堂录。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作为北宋婉约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以过人的文学才华和安处青楼歌馆的独特经历,将词由小令扩展为慢词,把正宗词温婉细腻抒情写意的优长之处发挥到了极致。其代表作《雨霖铃》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这里就该词作一详细赏析。

    统观全词,词眼在下阕过片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它明确地告诉读者,全词写的是冷落清秋时节、黯然神伤的离怀别绪。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一情绪一层层地铺展开来的呢?

  先看词的上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从语意的角度看,顺序应是“晚对长亭,骤雨初歇,寒蝉凄切”,短短十六字清晰而韵致丰厚地交代了情人送别词人时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我们想,送别若是在清晨,还有旭日相偎,清风相慰,不至于过度神伤。可“别”在傍晚之时,夕阳西下,即将暗锁天地,暝暝如墨,清秋寒涌,就让人心中不由得想起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客愁。长亭呢?在当时是送别的代名词,不是送别的人看到它也会想起送别;而今,词人却是确确实实的被送者,长亭不会从他心底升起更加浓浓的别绪么?再看一个“对”字,“对”出词人什么样的心绪呢?细细品味,应该有词人不得不面对长亭时的无可奈何;应该有静对长亭时,词人与情人久久默默无言的相对;应该有表面静对而心中潜涌的汩汩离愁别绪。这个时候,词人又在“寒蝉凄切”里着意描摹了秋蝉衰弱的残声,嘶叫是那样的凄凉哀切,像车轮从听者的心间辗过,亦如千手在胸中撕扯着闻者的心绪;“蝉”前加一“寒”字,更增添了当时情境的凄寒和周围环境的清肃逼仄。在这“醉不成欢惨将别”之时,不闻蝉鸣,已觉心碎,现在听到如此凄凉悲切的寒蝉声怎不会加重词人的别意哀痛呢?怎不会让人联想到这“寒蝉”就是词人的的化身呢?这凄切的寒蝉自然也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可是到此,词人还觉不够写尽离别时的凄清冷落,于是又为读者顺势点染了初歇的骤雨。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层凉,一阵急急的秋雨过后,空气越发显得清冷了,寒秋瑟瑟,侵人肌髓,也就牵惹起词人心头无限的伤感凄凉。同时,空中暮云收尽,骤雨初停,天色转晴,而离人却是满面愁云堆积,联系下面的“相看泪眼”,雨已止而泪不止;雨又只是骤雨,片刻停歇,怎比得“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柳永《忆帝京》)那么持久呢?可以说这加浓的清冷,这寒蝉的凄切,这长亭的别意,这难分的心绪,都在这一刻交融在一起了。三句三镜头,从听觉、视觉和触觉三个维度,为我们白描勾勒了典型的清秋时节的三幅画面,可谓字字点染了离别之愁绪。从韵脚看,作者特意选用“切”“歇”等入声字,更增加了凄凉、悲切的情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词人早已习惯于青楼歌馆里饮酒,那里他度过了数不胜数的良辰美景,也经历了无尽的赏心乐事。毋庸置疑,酒在柳永那里应是快乐的因子。可此时他饮的酒却大有不同——“无绪”。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且看“饮”字前附着的“都门”与“帐”,就让我们不觉想起南朝江淹《别赋》里所说的“帐饮东都,送客金谷”,就知道词人是在饮别离之酒,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与“对长亭”紧相呼应。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渲染,这里的酒自然是入别离之愁肠了,当然无好的心绪。那么“无绪”是否真的就“无绪”呢?随之的“留恋处”就有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不是“无绪”,而是“有绪”,是词人与情人依依不舍的万千留恋心绪拥塞心头。可以说,这一“无”字刚好加重了下一句“留恋处”的语意分量。正当词人与情人留恋之时,却传来了“兰舟催发”。四字之中最核心、最惹眼的是“催”字。这个字一见出船夫之冷漠无情,人为加重了清冷的环境,与主人公留恋难舍之挚热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催”可谓是船夫无情之“催”;二见出词人与情人留恋之久之难分,需催方可成行,应是船夫无奈之“催”,愈见二人送别之情浓。无论是哪一种含义,都把“留恋”之情推进到深婉之处,耐人寻味。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紧承前一句中“催”字而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那么分别时的情形会是何等情状呢?一个是久在青楼馆肆中乐处的风流才子,深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一个是妙龄知己红颜,耳鬓厮磨,情致融怀,心有灵犀。在这冷落清秋节的分别时刻,不用相拥号啕,声传百里,更不用海誓山盟,情比日月。秦观在《鹊桥仙》中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而此刻,在柳永看来呢,应是“金风玉露一相别,便伤却人间无数”。词人在我们面前展露的不是火山爆发式的悲情,而是无言的无言,那一刻他用无声的动作尽情释放了心中所有的“有声”。“执手”,用动作传言可谓精妙!真正的别离无需太多的言语,只需“执手”,用彼此的体温传递着彼此的心语就足矣。“相看”,那一刻无论什么样深情的话语说出来就顿显苍白,就为对方留下遗憾,只有“相看”,彼此之间打开心灵的窗子,静静映照,一任心灵之水恣意通流,才是最佳的选择。“泪眼”,眼中已是泪光莹莹,却无泪珠流落,就是这个“泪眼”留给读者不尽的想像空间:两个人别离时彼此心中那些潜滋暗长的温婉哀伤,一点点地积聚起来,眼中泪涌如云,又隐忍无声,真是“流泪眼望流泪眼,断肠人送断肠人”,试想还有比这更悲凉更凄惨的吗?一个“竟”字传达了出人意料,实则加深后句“无语凝噎”的情感力度。有了上句“执手相看泪眼”的层层铺垫,自然有了“无语凝噎”。可是真就“无语”么?不!这表面的“无语”正昭示了词人心中无限的“有语”,离别的千言万语一齐涌上心头,那一刻从何说起呢?答案是只能从“无语”说起,因为只有“无”中才蕴藏着最大容量的“有”。“凝噎”状出别情的高潮,万千愁绪郁结心头,都凝滞不通了,真乃此时无语胜有语!

    以上八句均是即眼前景实写,由别时、别地、别境写起,继而写别情、别绪,直至别离。至此一场离别就该写完,全词也应落下帷幕了。如果再写下去,何以继之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实写别离达到高潮时,词人非常巧妙地转入了虚写景,进一步从空间的角度推展开去,以眼前依依难舍的现实之景与想像中的虚拟凄情之境相映衬。一个“念”字,告诉我们是虚写,是词人心中自念,落寞凄凉之情一字渗出。“去去”是走了还走,前路无定。“千里烟波”一写漫漫前路,烟波浩渺,行止无定,心中顿感无限艰辛;二写词人别后思绪的纷乱潮涌和心情的动荡不安,愁肠百结如在目前,心中满怀愁云,使我们不由得想起唐人崔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久客思归意绪。“暮霭沉沉”,与第二句“晚”对应,黑色的暮霭更渲染了别后境遇的凄凉与孤独。“沉沉”看似雾沉,实则是词人沉重心情的形象化,语涉双关,情入景中,妙合无垠。“楚天阔”是词人此行的目的地,那里空阔辽远,茫无际涯,正突显了词人长途羁旅的孤寂和悲凉。可是人还未到彼岸,想像中词人的心情却已如此沉郁孤苦,则当下别离之苦就可想知了。这里以想像中的虚写,大大深化和升华了前八句实写营造的悲凉别绪,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综观上阕,以写景为主,前八句实写,后三句虚写。写景为何?是为下阕抒情。

    接着就让我们来读词的下阕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句为词眼,上文已说过。“多情自古伤离别”,按语序来说应是“自古多情伤离别”,开阕点出离别之悲伤,不足为奇,却为后句点明全词独抒冷落清秋节的伤感做了映衬,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重心是在这里。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早已成为柳永词风的最典型代表,自不消说,要说的是这两句所营造的意境。词人在想像中自问“酒醒何处”,酒醒意味着什么呢?上阕所言都门无绪的帐饮,本为举杯浇愁,随着酒力渐深,诗人想像自己会沉入到醉乡之中,也便暂时忘却了当下满腔的离别愁绪。可是在别后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夜晚,当诗人酒醒过来面对他的又是什么呢?只能说是酒醒愁亦醒。“问君能有几多愁”呢?南唐后主回答这个问题只用了一个意象,柳永却炉火纯青地运用了四重意象——“杨柳”、“河岸”、“晓风”、“残月”回答这个问题,将婉约词深婉细腻幽曲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先说意象“杨柳”。早在《诗经·采薇》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折柳伤别,自古已然。“柳”谐音“留”,折柳赠人是希望“留下不走”。酒梦中醒来,词人看到了“柳”,不禁想到折柳送别依依不舍时的伤感,让词人心中顿生“垂杨只解惹东风,如何系得行人住”(晏殊《踏莎行》)的深深感慨。“岸”是别后停泊之地,却让词人马上意识到还要启程远去,这就自然勾起了他渐行渐远的愁情,与上阕的“去去”相照应。“晓风”,是天刚亮之时的风,是一日之内气温最低的时候,它吹到词人身上,从外凉到内,砭入肌骨,于此别后的悲凉意绪又增添了浓浓的一层。而词人一见“残月”让人顿感别离的境遇,凄清冷落,心中自是愁肠百结。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去”是离开。 “经年”是一年。“此去经年”,意为长时间地离开,正与上阕“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相呼应。这里从时间这个层面,进一步烘染了离别之苦。“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语序应为“良辰好景应是虚设”,再好的景致在别后的词人看来都形同虚设,他都没有好心情来欣赏。这里通过对“良辰好景”的否定,从侧面强化了词人与情人爱之挚、恋之深、情之浓、谊之笃。可是,当他感到“良辰好景应是虚设”时,那实设的景物是什么呢?不正是作者心目中与情人度过的美好时光里的美好的一切么?这里,词人在婉转的否定中曲折地告诉我们,他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便”字一假设加深了想像别离后悲情的力度,“千种”一夸张增加了思念之情浓,一反问强化了无处诉说的憋闷。想像中的虚拟别情尚且如此,那么现实中的目下离别会是什么样子呢?其实词人这里只想说的是:“千种风情我不需要,只求你我在一起时的欢乐;心中有情不需对任何人倾诉,因为我的眼里只有你!”柳永又一次在婉转的否定中曲折地抒发了自己心中的情思恋曲。

    总之,这首词以冷落的清秋之景为依托,来表达一对恋人在都门外难舍难分的浓浓离怀别绪。全词紧紧围绕“伤离别”来铺展,深婉曲折。先写离别之前,重在环境的烘托渲染;次写离别之际,重在描情写态的点染;终写离别之后,重在虚拟想像中的深化。全词在“婉”上力尽幽曲缠绵之能,在“约”上极尽收束简洁之术。纵观全词,景情相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词人驭景抒情的高超技艺,堪称婉约词的代表作。




[本贴已被 作者 于 2010年04月17日 08时51分16秒 编辑过]
 
   2010-04-16 09:38
 李百春 的IP是:*.*.*.*  操作系统: Windows XP,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 6.0 
本主题回复0贴,浏览117人次,分页: [1]
 → 快速回复:[原创]一曲《雨霖铃》,脉脉婉约情
  您是否还没有 注册 或还没有 登陆 本站?!
网络会议 ┋  教师管理 ┋  学生管理 ┋  电话查询 ┋  网络教学 ┋  考核评价 ┋  邮编查询 ┋  万年历 ┋  博客空间 ┋  教学论坛 ┋  在线留言 ┋  与我在线 ┋  管理
         版权所有:通辽第五中学